“你说,雅各布和安娜是不是终究还是会分手啊?”
“我觉得他们之间的激/情已经消失了,在一起之后,争吵会成为生活的主体,分手是在所难免。”
“那安娜为什么还是放弃了西蒙,选择了雅各布?”
……
“你注意到一个细节了吗?西蒙改变了安娜,改变了她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你觉得她是喜欢的,还是排斥的?我一开始以为导演的意图是说,安娜是不喜欢这些改变的,她是被迫向西蒙多谢的,她正在掩饰真实的自己。但为什么到了最后,安娜却因为喝了威士忌,而到卫生间去吐呢?”
……
“不,我不喜欢,我一点都不喜欢!哼哼唧唧的,就像是一个小女生一样,这样的电影,我不喜欢。”
“我和你相似却也相反,就是因为我不喜欢这一类的电影,所以,刚才整个观影过程,我居然没有走神,并且进入了电影的情绪里。我觉得这十分难得。”
……
“好了,好了,不要哭了。他们在一起了,不是吗?而且他们都好好的,我觉得他们不会有问题的。”
“呜呜呜。”
“他们终于战胜了无数困难,走到了一起,为什么要伤心呢?生活还是可以继续下去的嘛。”
“呜呜,就是……就是因为他们好不容易走到了一起……呜呜,所以看到雅各布的眼神,我才如此伤心……呜呜……”
……
“好看!好看!真的太好看了!啊啊啊,我还想要再看一次!导演和演员在哪里?我要向他们表白!”
……
汹涌的人群走了出来,上一场的“爱疯了”刚刚结束,退场的观众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叽叽喳喳的声音不绝于耳,可以明显看得出来,大家的争论十分激烈,甚至不少人都一脸严肃地展开讨论,那热火朝天的讨论本身,就是对电影的最好肯定。
在圣丹斯,如果一部电影仅仅只是让大家纷纷称好,那不足为奇,因为这样的电影数不胜数,往往在某一方面达到标准之后,就能够赢得称赞;但是一部电影能够引发讨论、引发争议、引发辩论,那么这才是真正的好电影——
不是争执电影的好坏,而是争执电影本身的东西:剧情,思想,表演,框架,剧本,内涵等等。
伊莱转头看向了年轻人,眼底荡漾着错愕。即使是去年的“蓝色情人节”,也没有得到如此待遇。
年轻人耸了耸肩,“我说过。这不是一部能够简单概括的电影。”就好像他刚才所说的,他自己其实不喜欢这部电影,却又不由深陷其中。对于这样一部电影,他的感觉也着实错杂,难以一言蔽之。
脑海里灵光一闪,伊莱开口询问到,“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蓝礼-霍尔怎么样?”
“天才。”年轻人选择了这个词语,最为简单,却又最为直接,“事实上,我还没有看过’活埋’,但我打算电影节落幕之后,就到电影院去看看。”
天才,这似乎是大部分人对蓝礼的印象。
的确,仅仅三部作品,就取得了如此匪夷所思的成绩,而且每一个脚印都是如此扎实,令人侧目。没有比“天才”更加合适的词汇了。
如果蓝礼知道,他估计就要笑了。他不是天才,从来就不是,以前不是,现在也不是。每一次表演背后的艰辛和坎坷,每一个角色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首映式的热烈反响,到官方场刊的一片赞誉,再到电影票的一票难求,“爱疯了”已经成为第二十六届圣丹斯电影节最奇特、最热闹、最盛大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这之中,先后交出了“活埋”和“爱疯了”两部作品的蓝礼,毋庸置疑地收到了狂热的追捧。但,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与此同时,网络时代的威力正在缓缓蔓延,以雅虎社区为中心,“爱疯了”这部刚刚登场的电影,名声犹如超声波般广泛地蔓延了开来。
三十二个帖子,单纯从数量来说,并不算多,跟“活埋”举行点映之后的热潮根本无法相比较。但“爱疯了”目前仅仅只是在圣丹斯上映而已,观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本来就没有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能够出现三十二个讨论帖子,着实太过难得。
作为蓝礼最忠实的支持者,威廉-泰勒也在第一时间撰写了自己的观影体会。
“电影用了一种简单而清新的方式,展现出爱情最真实的模样。
爱情,从来不仅仅是爱情,即使是再疯狂的爱情也会被时间和生活一点点碾碎消磨,只是内心深处那抹最真挚的爱情,到底有多少分量,却因为生活的沉重而有了不同的答案。
爱情的炙热、甜蜜、缠绵、享受、陪伴、纠结、苦涩、痛苦、背叛、悲伤、别离,电影拆开了掰散了碾碎了细细地道来,真实而残忍,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到让人不忍心继续看下去,轻轻扯动心底的伤痛,胸口犯堵发闷,细腻到苦涩,却回味深远。
每一个曾经爱过、现在爱着、憧憬爱情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电影的最后,两个牵扯多年的恋人终究还是走到了一起,却已经物是人非。
在这部电影里,少爷又一次奉献了令人惊叹的表演。那深入灵魂却又了无痕迹的演出,真正地将心碎无声、欲哭无泪诠释了出来。唏嘘和落寞,哀伤和痛苦,犹如一首诗歌般,美好得让人顶礼膜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