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遣队完成任务后就近经西辽撤入高昌休整,而他们给木剌夷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几个幸存的教长为争夺谢赫之位又大打出手,导致其实力再次被削弱,从而对周边的控制力下降。那些曾经生活在木剌夷威胁之下的王国和领主们却趁此良机联合起来对其进行讨伐,打下了一些堡垒,进一步侵蚀其地盘。
在内忧外患之下,木剌夷国的教长和传教士们只能匆匆结束内斗,选出了谢赫,而他的威信和实力与此前两任不可同日而语了。而阿拉穆特堡被毁,他们只能选择最为险峻的麦门底司堡做为驻地。但新任谢赫依然惶恐不安,宋人无孔不入的刺杀给他们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使者联络宋人乞和,希望两国就此罢手不再互派刺客行刺对方首脑。
木剌夷国和大宋素无往来,若不是他们派人刺杀赵柽,恐怕大宋许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国家存在,他们只能辗转通过他国与大宋搭上关系从而进入高昌地界求见这里的最高长官高宠,送上了巨额礼物并立誓再不会冒犯大宋帝国,更不会针对宋朝商旅进行报复。高宠对他们刺杀皇帝本就耿耿于怀,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以请示皇帝为由,让他们滞留高昌数月才勉强答应,此事也以大宋完胜而落下了帷幕。
特遣队在次年春天返回汴京,他们能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任务,赵柽当然是不吝赏赐,军衔提了两级并皆封爵。两位牺牲者重金抚恤外,还由其后人袭爵,灵位入忠烈祠永受国家祭奠。而介于此次特遣队的出色表现,赵柽决定保留这支队伍,并亲赐队名‘翔龙’中队,由清羊任队长,编制依然为一百二十人,调归近卫军内卫大队序列,成为皇帝的又一支可调动的劲旅……
兴国十六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新年伊始,尚书省接受皇帝的建议,将过去只下发到‘县团级’的邸报改版,正式命名为《帝国旬报》,面向全国发行,主要是报道近日的重大新闻、国际形势、政府新政及发布重要消息。材料主要来源于尚书省及枢密院两省收到的奏章及上书,统一汇编后,再将底稿由驿站以八百里加急发往各路治排版印刷、发行。
因为《旬报》具有发布机构权威、消息传递快、价格低廉的特点,使得‘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成为可能,不仅受到官方、军队及各书院的重视,商贾们也踊跃订阅,而其三文钱的价格即便是穷酸们也能买的起,且能让他们轻而易举的获得谈资,因此只要识字的都要想办法买上一份。
为了增加娱乐性和观众的参与性,《旬报》还会不定期的发行时事版、娱乐版、商务版、文学版等副刊,不论是谁只要提供的文章或消息被采用,不但其大名能在报纸上露露脸,还能根据情况获得些‘润笔费’。而这些副刊最为吸引人的是‘文学版’,不仅因为经常刊登名人雅士的文章,还因为主编是当朝朱皇后,想想自己的文章一旦被选中,很有可能会被推荐给皇帝的,若是皇帝再喜欢,眼前岂不是就有了条康庄大道。
当然这些不用问又是赵柽搞出来的道道,以借此统一国家宣传口径,辟除谣言,引导舆论,监督政府,成为自己统治国家的有一利器。那些副刊则是给那些喜欢指点江山的士子和雅士们提供对时政点评和论战的渠道,这总比让他们私下里议论皇帝,抨击政府来的光明正大,同时也让他们多了条‘言事’的路径,免得动不动就搞伏阙上书的戏码,引得朝廷动荡。
当然作为历史上最会赚钱和最抠儿的皇帝,赵柽不会自掏腰包办报纸的,那些边边角角都留给商人们花钱打广告的,官方也可以借此引得消费,推动商业的发展。唯一例外的是文学副刊,从整理发行、出版印刷到给作者付稿费都是出自赵柽的小金库,而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自己对皇后的亏欠。
赵柽与朱淑真的婚姻可以说是一场邂逅引起的误会,当年他对这位才华横溢的才女更多的是敬佩,甚至是有些畏惧,根本谈不上爱情。自己在驿馆中借酒撒疯剽窃前人大作,不过是想借此机会在进京之前将自己身上‘不学无术’的标签摘掉,没想到却引得少女怀春,看上了自己这个‘古惑仔’,以致后来在黄经臣的推波助澜下被郑皇后点为王妃。
其后的岁月中赵柽与其貌合神离,但难改皇命,只能被动的接受了这么个才女。大婚后起初还能相近如宾,试图接受她,但他心中始终有根刺。而朱淑真也没有过上幻想中的才子佳人,琴瑟相和的浪漫生活,她自己一时也无法适应赵柽这种‘心怀国家,望眼世界’的跌宕起伏的日子,终使两人无法融入各自的生活。
赵柽继位后,朱淑真成为国母掌管后宫,随着嫔妃们相继生下儿女,又让她担心起自己的儿子能否继任大统,与皇帝的争吵中隔阂更深。最终在赵桓归国时导演了一出震动朝野的闹剧,而这惹怒了赵柽,虽没有废了其皇后之位,可也将她冷落一旁,剥夺了她的权力,养在深宫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